聖地資源中心
HOLYLAND RESOURCES CENTRE
Web:Http://home.netvigator.com/~holyland E-mail:holyland@netvigator.com
Add:1401, Cheung Hing Building, 540 Nathan Rd, Yaumatei, HKG. Tel:(852) 27708128 Fax:(852) 27708778


苦傷道上多追憶 李志光牧師 撰稿


  耶路撒冷的『苦路』,又稱『苦傷道』,都是源自拉丁文『VIA DOLOROSA』。『苦路』只有兩個字,較方便慣用二字詞的中國人所引用。雖然如此,筆者感受上則較喜歡後者的翻譯,因它不單帶出耶穌為人類心靈上受苦,亦在肉體上受傷。耶穌所受的鞭傷和殘酷的對待,使聞者傷心,聽者流淚,何況親歷其境,更令人倍增傷感。


苦路吸引人的因由

  一條千百年來令人傷感的道路,為何吸引那麼多人熱切走在其中呢?

  原因很簡單!

  首先,它是基督教世界最神聖的道路。其次,它是世上最具震憾力的道路,許多偉大心靈蒙其感召。再其次,它是一條最考驗人類耐力的道路。不單朝聖者要忍耐不買東西,還要好好反思,才能得到走苦路的真益!


苦路朝聖由來已久

  苦路朝聖的事情不單起自四世紀,由第一世紀開始,己有許多自發低調的紀念活動。拜占庭時代,基督教成為國教,苦路巡行遂成為合法上到街頭的活動。

  當初,朝聖信徒不是由現今的『荊冕堂』開始,也不是由奧瑪里雅學校啟步,而是由『客西馬尼園』一直走到『聖墓教堂』。其間路線不詳,大概與現代的路線相似,最大不同是『走苦路』的人真的是走,鮮有站站停留的習慣。

  數百年後的八世紀,回教徒興起掌政。回教徒並不刻意阻止苦路的活動,然而苦路巡行的路線明顯有所更改,先由大祭司該亞法的府第出發,隨後前往耶穌接受審訊的安東尼亞城堡,最後到達聖墓教堂。

  中世紀是教會的黑暗時代,由於政見、意見及考證的的分歧,不同群體又有自己的獨特路線。

  十四世紀開始,聖方濟會組隊巡行,由本身是終點站的聖墓教堂開步。這不是倒行逆施,乃是將苦路巡行升格成經常性的事工。大抵所經之處包括現今苦路的多個要點,其路線為以後繼承者沿襲兩百年之久。

  西方教會由於經驗累積及教會教育事工的需要,在十五世紀確立了『苦路十四站』的程式概念,也為不能到聖地實地考察的信徒在本身國家教堂內設立十四站的圖畫或雕刻,讓信徒藉之默想禱告。這些耳濡目染的設施,益發增加信徒前往聖地走苦路的渴望!


苦路十四站

  苦路有十四站的概念定於十五世紀,但何處是那一站的共識要到十八世紀才能落實。

  苦路十四站大多根據新約聖經的記載的次序而產生。其中第三、七及九站耶穌三次跌倒的地點無疑是豐富聯想的產物,不過也是合倩合理的『整合』。第四站馬利亞看見耶穌的場面,不問聖經是否有記載,母子生離死別,提起也令人落淚!第六站『韋羅妮嘉站』有聯想力過份豐富之嫌,但能保留至今不被淘汰,自有其可取之處。


第一至五站

  按照千多年的傳統,苦路第一站是耶穌被鞭打及戴上荊冕之處。事件記載於約翰福音第十九章第一至二節。古時地點是安東尼亞城堡,那處是巡撫彼拉多的衙門。現今地點是荊冕堂,英文原意『鞭打堂』,紀念耶穌作為萬王之王,竟為我們受鞭傷。

 

  第二站是耶穌被定罪之處。事件記載於約十九章十二至十六節。古時是衙門內操兵及坐堂的地方,今日通稱那地作『鋪華石處』,主要遺蹟在現今『錫安女修院』的地底。

  第三站記念耶穌第一次跌倒。一個三十餘歲的壯年男人竟不支倒地,可見先前一晚祂所受的苦是如何的大。我們的罪擔都歸在祂身上!

  第四站記念馬利亞在路上目睹滿面傷痕的耶穌,肝腸寸斷!『白頭人送黑頭人』,誠人間慘事。馬利亞以主的事為念,獻上自己的兒子,但痛苦惜別之情,盡在眉目之間!

  第五站記載在馬可福音十五章廿一節。本意是到耶京過節的古利奈人西門,竟被選中為耶穌背十字架。他自嘆倒霉之餘,聽到耶穌的十架七言,信了主,生命改變了。羅馬書十六
章十三節保羅稱呼為『我的母親』的人可能是西門的妻子,可見西門一家後來全家歸主,並全家成為教會的領袖。西門那次在苦路上受苦的經歷,其實不是倒霉,而是蒙福的開端!


第六至九站

  第六站記念一個叫『韋羅妮嘉』的女子為耶穌用手帕沫汗,竟發現手巾上留下耶穌血汗的真容。韋羅妮嘉即『真面目』或『真像』的意思。有關經文是希伯來書一章三節。耶穌是『受苦的上帝』的真像;信徒須藉受苦鍛練心志,才可反照主的榮美形像!通常在這個站唱的詩是『但願主的榮美在我彰顯』。相傳韋羅妮嘉的墳墓在本站所屬的教堂之內。

  第七站記念主第二次跌倒。耶穌已有西門為祂背十架仍跌倒,可見祂身體何等潺弱!

  第八站記載在路加廿三章廿七至廿八節。耶穌勸婦女不要為祂哭,要實事求是為自己的兒女哭。耶穌在自己極大的患難中仍不自嘆自憐,反照顧提醒在迷夢中的人走正道,實是人類偉大的榜樣!

  第九站記念耶穌第三次跌倒。


第十至十四站

  第十站全部在今日的聖墓教堂之內,可說五步一樓,十步一站,彼此相當接近。第十站在教堂進口旁二樓有亞伯拉罕獻以撒壁畫之處,記念神的羔羊耶穌在此被父神獻上。看第十站壁的人不需走動,只需原地向左轉九十度,便可看見第十一站的壁畫,耶穌臥在地被釘在十架上。觀者再向左轉四十五度即可見第十二站,那處是十字架被高高舉起的地方,並是耶穌斷氣之處。十三站是耶穌身體在十架上取下來受膏抹的地方,在以上三站之樓下。常有信眾來吻那曾經停放主身體的石頭,並將一袋又一袋的衣服拿來接觸那石頭,冀望衣裳也成為聖服。其情可憫,但其行為則近乎迷信,不足效法!

  第十四站是耶穌的聖墓,常有長龍輪候入墓內參觀。只是墓內皆是雲石的神龕,無甚可觀。如要默想,在聖墓堂內任何一個安靜的角落皆同樣神聖,不一定花時間往人為的裝飾裡面鑽。

  有人批評聖墓教堂太嘈雜,並以冷眼看週圍轉動的人們。其實這教堂豈不是這世界的縮影麼?在昏亂世界中友善待人及保持自己常存平靜安穩的心靈,豈不是我們要學習的嗎? 
    
(全文完)